脑萎缩是一种影像学表现,指脑组织体积较正常缩小,它可由多种原因引起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因,快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。
衰老
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会逐渐出现退行性变化,大脑也不例外。老年人的大脑细胞会逐渐减少,脑重量减轻,脑沟回增宽、加深,脑室、脑池和蛛网膜下腔扩大,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。一般来说,60 岁以后这种变化会更加明显,但个体之间存在差异,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这种衰老性脑萎缩的进程。
脑血管疾病
这是脑萎缩的重要病因之一。长期的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可导致脑动脉硬化、狭窄,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、缺氧。比如多发性脑梗死,病变部位的脑组织因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,脑细胞逐渐死亡,周围的脑组织也会发生萎缩。另外,脑出血后局部形成的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,在血肿吸收后,也可能遗留局部脑萎缩的情况。
脑部外伤
严重的头部外伤可能直接损伤脑组织,破坏神经元和神经纤维。即使经过治疗,受伤区域的脑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萎缩现象。这种因外伤导致的脑萎缩可能在受伤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渐显现,影响患者的认知、运动等功能。
中毒
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,如重金属(汞、铅等)、有机溶剂、杀虫剂等,这些物质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,损害神经细胞。以酒精中毒为例,长期大量饮酒的人,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对脑细胞产生毒性作用,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和神经元的功能,导致脑萎缩,尤其是小脑萎缩较为常见,患者会出现行走不稳、肢体协调性差等症状。
遗传因素
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脑萎缩,如亨廷顿病、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。这些疾病通过遗传基因传递,使得患者从出生或在成长过程中就存在脑萎缩的风险,而且通常还伴有其他特殊的临床表现,如舞蹈样动作、共济失调等。
如果存在相关的危险因素,应及时就医,进行评估和干预,保护我们的大脑健康。
热点问题:本月脑病患者关注的问题.